探讨:“苏超”模式与职业足球发展前景
2025-09-20
孔德罡教授在《澎湃思想市场》发表的文章《“苏超”:最“职业”的业余联赛写就的中国足球启示录》中,对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现状提出了尖锐批评。他认为,中超联赛未能与球迷建立社区认同感,导致江苏队解散后,江苏职业足球失去了号召力。而苏超联赛因其社区和地域认同,反而成为江苏足球的代表,获得了大量地方认同,成功吸引了广泛关注。
然而,孔教授的批评是否合理?他的观点是否脱离了国际上主流足球联赛的运作逻辑?这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讨论。
孔教授认为,苏超联赛因其更具地域代表性,从商业角度更能取悦球迷,但这并不能证明其比中超更“职业”。实际上,职业足球的运作逻辑与业余联赛大相径庭。欧洲五大联赛的收支计算结果显示,这些顶级联赛普遍处于净亏损状态,足球并非以盈利为主要目的。
此外,孔教授对苏超联赛的“纯粹足球”概念提出了质疑。他认为,苏超联赛并非没有绩效赢学,而是因为裁判尺度宽松、地域矛盾等因素,导致比赛竞争激烈。同时,他也指出,苏超联赛的火爆程度难以长期维持,其本质仍是一项由政府主导、以地域娱乐和文旅推广为主要目的的业余赛事。
对于中国足球职业化过程中的问题,孔教授认为,职业化和市场化过渡过程中出现的非理性经营现象,以及举国体制对足球领域的依赖,是导致中超联赛出现乱象的主要原因。他呼吁,地方政府应适度扶持职业俱乐部,增强其与本地球迷的联系,同时避免对俱乐部的亏损负有无限责任。
总体而言,孔德罡教授对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批评引发了社会关注。然而,在评价苏超联赛与中超联赛的优劣时,我们必须理性看待,避免陷入“唯社区论”的误区。中国足球的职业化进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,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。